《中国国际知识产权仲裁年度报告(2024)》在渝发布
来源:华龙网
4月9日,2025知识产权争议解决论坛在重庆举行。论坛现场发布了《中国国际知识产权仲裁年度报告(2024)》(以下简称《年度报告》)。
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王承杰在致辞中表示,2025年是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关键之年,也是“十四五”知识产权规划冲刺收官和“十五五”知识产权规划谋篇布局的奠基之年。
“在这一关键节点,本次论坛邀请与会专家,从知识产权保护和争议解决多元化的角度,共同探讨知识产权如何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一带一路’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以及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王承杰说。
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审查业务管理部二级巡视员付明星表示,截至2024年底,全国已有68家仲裁委员会设立知识产权专门机构,知识产权仲裁与行政司法调解的衔接机制不断完善。
在知识产权多元争议解决方面,人民法院应该发挥怎样的作用?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孙海龙表示,2024年6月,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仲裁与调解中心签订合作协议,成为中西部地区首家签约法院。2024年8月,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与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签署合作备忘录。”
“两项合作机制将为知识产权纠纷、涉外商事纠纷提供更加公平、高效的解决路径。我们将一以贯之地秉承尊重、理解、支持仲裁的理念,依法支持与监督仲裁,助力仲裁工作高质量发展。”孙海龙说。
论坛上还发布了《年度报告》,该报告是国内首部聚焦知识产权仲裁、具有开创性的系列研究报告,对加强知识产权仲裁理论研究和实践总结、提升中国知识产权仲裁的国际影响力和公信力、促进我国知识产权法治建设,应对新形势下对争议解决提出的新挑战、新要求,具有重要意义。
《年度报告》由“境内外知识产权仲裁新发展”“知识产权纠纷的可仲裁性”“境内外知识产权仲裁案件概览”“重点行业的知识产权仲裁案例分析”和“数字产业的知识产权仲裁案例分析”五章构成,采用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梳理了境内外知识产权仲裁最新理论研究成果、立法政策动态和行业实践,并汇集了贸仲知识产权纠纷典型仲裁案件。
本次论坛由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贸仲)、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重庆市司法局和重庆市贸促会主办,贸仲知识产权仲裁中心、贸仲西南分会、重庆市涉外知识产权调解中心承办,协办单位包括西南政法大学、重庆市律师协会、重庆仲裁委员会,支持单位包括中国专利保护协会、中华商标协会、中国仲裁法学研究会、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中国贸促会专利商标事务所、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等多家单位。政府机构代表、法官、仲裁员、公司法务、律师、高校师生等近200人现场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