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标准在国际产业链供应链中的稳固机制

来源:链博会官网


国际产业链供应链合作的基础理论依据来自于按比较优势原则的国际分工,若要谈一谈标准在提升国际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方面发挥着哪些作用,则要从全球化变迁谈起。


自人们打破地理距离与空间限制,进行跨越国界的经济与贸易活动,全球化有三个阶段性的变化。


第一个阶段为生产与消费的空间分离,在这个阶段伴随着机械工业的扩大,为了提高生产效率、互换性和通用化,产品标准在机械制造业中率先得到应用。比如,1841年英国的约瑟夫·惠特沃斯曾敦促英国采用统一的螺纹制度,并设计出惠氏螺纹。但由于这个阶段的生产还集中在一个国家内部,标准对跨国界行为的影响甚微。


第二个阶段为生产与生产的空间分离,一切与贸易有关的成本持续下降,来自发达国家的龙头企业将自身掌握的工业技术进行跨国界的拆分与重组,引致了大量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链条移至低工资国家。这个时候,标准对国际产业链供应链开始发挥隐秘又不可或缺的作用。从稳链固链视角,其作用机制可归为三个方面——


其一,实现了碎片化分工的一体化重组。生产的碎片化与贸易一体化的“耦合”,对商品的质量控制提出了新的挑战,以福特和丰田汽车为例,它们利用国际标准联系供应商,甚至采用更严格的企业标准来保证质量水准。在生产的灵活性上,面对多数量的供应商群体,通过认证达成特定技术标准水平的方式,成为了生产外包商在全球范围内快速择选恰当供应商的重要依据,在这个过程中,建立了信任关系、降低了交易成本,并达到了产品质量要求。


其二,促进了信息传递与技术扩散。国际产能从一个国家转移至另一个国家,伴随着生产技术与知识的流动,产业链的领头企业是技术和标准的双重提供者,企业标准和技术标准的制定将复杂的、动态的工作流程转换为易接受的参数和重复使用的制度条文,便利化了技术交易信息的传递与行为规范,推进了国际产能转移与产业链供应链的合作。


其三,促进了全球治理与良好秩序。尽管国际产业链供应链合作效应大于各自的封闭与孤立效应,但整个价值链中的利益分配和控制力仍需要在政治层面进行协商、谈判,在经贸、技术等领域广泛务实合作,在全球治理层面以国际标准的形式加以固化,通过互联互通、协商一致,促进开放合作、互利共赢,最终形成稳定的良好秩序。


第三个阶段为服务与消费的空间分离,由于服务与消费同时发生的特征,标准对服务业拆分与供应链的作用更为重要地表现为事前服务质量的评估与信任信号释放等功能,规范跨境服务行为、保护消费者权益是提高国际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关键点。


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作为全球首个以供应链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聚集数百家中外企业和机构,集中展示各链条关键环节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也期待链博会能进一步成为一个维护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形成良好秩序倡议与标准推广的国际平台。


(作者:隋月红,中国计量大学“一带一路”区域标准化研究中心专家)


 


分享到:

2024-10-14 返回列表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港专公众号

中国贸促官微

中国贸促视频

公司总部地址
香港湾仔港湾道23号鹰君中心22字楼
电话: (852) 2828 4688
传真: (852) 2827 1018
电邮: patent@cpahkltd.com
     trademark@cpahkltd.com
    mail@cpahkltd.com

Copyright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