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提升供应链数智化水平 推动实体产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 链博会官网


供应链是社会再生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联通着生产、分配、消费各环节的市场主体,还能对经济循环的效率产生显著影响。因此,供应链的高效运行,是推动实体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一环。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在当前数字技术快速迭代升级,应用场景不断丰富、数据要素不断积累的背景下,推动供应链的数字化转型无疑是提升供应链韧性,高质量服务实体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按照《制造业企业供应链管理水平提升指南(试行)》的界定,供应链数字化即依托物联网、5G、区块链、大数据、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供应链各环节量化作业数据,实现供应链运行数据化、模型化、可视化,提高分析预测、决策支撑、风险管控能力,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可以看出,供应链数字化的本质是通过多种数字技术的应用,将数据要素融入到物流供应链的各项活动中,进而达到改善企业运营绩效的目的。


近年来,为推动供应链的数字化改造,中央政府陆续出台了多个政策文件。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提出以供应链与互联网、物联网深度融合为路径,打造大数据支撑、网络化共享、智能化协作的智慧供应链体系,加快推进现代数字供应链建设。之后2018年商务部等八部门联合开展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工作,以一批城市和企业作为试点单位,积极探索数字技术与供应链融合发展的新道路,力求在现代供应链上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今年5月份,工信部等三部门联合印发《制造业企业供应链管理水平提升指南(试行)》,要求企业制定有效的供应链数字化策略、加强供应链管理系统建设、提高供应链数字化运用能力。


从市场生态培育的角度,为促进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绿色低碳发展和数字化转型,中国贸促会于2023年11月举办了首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以下简称“链博会”),这是全球首个以供应链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大量供应链数字化产品与服务集中参展,为产业链生态上的企业提供了优质的供应链合作平台。第二届链博会即将于今年11月举行,届时来自相关产业链供应链各环节最具代表性、最有特色的企业将集中展示供应链最新技术、产品和服务,共谋全球供应链数字化的新场景、新模式。


供应链数字化之所以能够推动实体产业高质量发展,主要是通过提升市场效率、增强风险管控能力、促进企业创新活动这三个机制来实现。


一是从市场效率角度,供应链数字化让产业链上下游数据流动更加畅通。通过实时数据的集成和共享,使得从原材料供应商到终端零售商的每一个参与者都能够准确掌握市场需求和供应状况,从而做出更加精准的生产和库存决策,这将增强整个供应链对市场变化的响应速度和灵活性,进一步提升供应链的整体效率。通过实现流程自动化和智能化操作,能大幅减少人工成本与操作失误,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借助大数据分析与预测技术,企业能够更精准地把握市场动态与需求变化,进而优化库存管理与采购策略,降低库存持有成本和缺货成本。 数字化转型还将提升供应链的透明度和协同性,降低各环节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与沟通成本,进一步压缩供应链的协调成本。


二是从风险监控角度,供应链数字化提升了企业风险管控能力和融资能力。通过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的应用,供应链能够实现端到端的实时监控和全流程、全链路可追溯,显著增强了供应链网络的渗透性与连通性,有效缓解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这一方面帮助企业能够筛选出更为优质的合作伙伴,降低企业可能产生的违约成本;另一方面有效降低传统供应链面临的库存堆积、供应链断裂和应收预付账款风险,促使供应链参与者形成风险共担、共生共存及双向互助的新型合作关系;再者随着企业风控能力的增强,金融机构也更愿意为企业提供更大额度和相对更低成本的信贷资源。


三是从创新角度,供应链数字化有利于促进企业的产品服务创新。从资源配置的角度来看,供应链数字化带来的效率提升和成本节约,使得企业能有更多资源投入到研发和创新活动中,有利于提升其产品和服务的市场竞争力。从研发的机会成本来看,供应链数字化可以使企业精准了解客户对产品的个性化与多样化需求以及产业发展趋势,让研发活动有更强的市场导向和前瞻性,避免“点错科技树”,降低企业研发活动的沉没成本和机会成本。


总之,要坚定不移推动供应链数字化转型,加速新一代数字技术与供应链场景的融合发展,充分发挥产业链数据要素的价值,不断提升供应链韧性,为实体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供应链体系支撑。


(作者:胡麒牧,中国数实融合50人论坛副秘书长)

 

2024-10-09 返回列表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港专公众号

中国贸促官微

中国贸促视频

公司总部地址
香港湾仔港湾道23号鹰君中心22字楼
电话: (852) 2828 4688
传真: (852) 2827 1018
电邮: patent@cpahkltd.com
     trademark@cpahkltd.com
    mail@cpahkltd.com

Copyright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