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接全球 塑造竞争新优势 厦门打造全球供应链创新中心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供应链一端连着产业,一端连着市场,汇聚物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事关经济安全。近日《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健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制度,抓紧打造自主可控的产业链供应链。


经济特区厦门是对外开放、连接海内外市场的最早窗口之一,从改革开放之初做贸易起家,一批供应链企业在搏击市场浪潮中成长壮大起来,目前全市供应链企业有2.3万多家,年营业额超4万亿元,跻身世界500强企业的厦门建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建发”)、国贸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国贸”)、象屿集团有限公司(下称“象屿”),已占据全国四大供应链服务商三席。厦门着力打造全球供应链创新中心,推动供应链产业链深度融合,降本增效,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塑造竞争新优势。


从“低买高卖”到“上下游全链条综合服务”


从改革开放之初“低买高卖”的传统贸易,到原料采购、物流仓储、报关退税、销售结算等单一商贸服务,再到上下游全链条综合服务延伸,厦门供应链企业持续创新,供应链与产业链呈现深度融合态势。


通过收购、参股、整合上下游资源、供应链向产业链延伸。2020年7月,国贸控股集团接管了山东德州一家轮胎工厂,成立启润轮胎公司,这家企业当时已停产超过6个月,180多名工人处于停工状态。


“工厂生产线良好,但是缺乏稳定的原料供应和畅通的销售渠道,而这正是我们的优势。”集团董事长许晓曦介绍说,国贸长期深耕橡胶—轮胎供应链服务,上游与国内外生产企业合作开发国内及“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橡胶资源,中游助力轮胎及其他橡胶制品企业降本增效,下游搭建覆盖海内外的销售网络。


接管德州这家轮胎企业后,国贸发挥供应链优势,提供稳定原料供应,打通销售渠道,很快提升产能,如今,该工厂日均轮胎产能2300多条,员工增加至556人。


这并非个案。厦门供应链企业在钢铁、浆纸、汽车、农产品、能化、纺织、煤炭、新能源等产业链持续深耕,不断向上下游延伸完善服务体系,依托海内外大宗商品采购、物流仓储、资金融通、销售网络等优势,为各类企业提供定制化、个性化服务方案,围绕“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四流合一”推进“物贸联动”,立足供应链、服务产业链、创造价值链。


将“单点服务”转变为“综合服务”,“一站式”为企业降本增效。“对制造业企业而言,供应链运营服务商就像一家包罗产品和服务的‘大超市’,企业需要的原材料,以及采购、销售、物流、资金、信息等服务都能在此一站式获取。”象屿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水利举例说,制造业企业的一个工业制成品可能需要五种原料,如果企业分头采购,要付出五份的物流成本,而供应链企业一方面可以整合客户需求,进行规模化采购,帮客户提升议价能力、降低成本,另一方面可以运用智慧物流等数字化手段,“打包”配送,使客商只需一份物流成本就能获得多份原材料,系统性地实现降本增效。


在广东东莞,象屿集团设立的纸类专用智能仓,为珠三角纸加工及分销的产业集群客户提供进口清关、智能仓储、运输等配套服务。然而,纸类客户分销往往需要数月时间,存货资金占用问题让一些中小企业一筹莫展。2022年,象屿集团启动“屿链通”平台,利用区块链、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前沿技术,携手银行提供金融服务,客户货物入库后基于区块链电子仓单即可发起质押融资。


东莞某纸企利用“屿链通”平台获得厦门交通银行的1000万元小微企业普惠贷款额度,负责人惊喜不已,他算了一笔账:“此模式的综合融资成本比我们原来的贸易代理融资模式降低了30%-40%。”


“中小企业融资长期存在渠道少、难度大、成本高等痛点。”张水利说,“屿链通”平台让企业存货成为“看得见、控得住、能变现”的融资贷款有效质押物,在客户和金融机构之间构建起“数字化”的信任桥梁,从而破解了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


从“点线”连接到“链”接全球


据了解,当前全球化格局和动能面临调整重塑,厦门供应链企业更加积极“走出去”,大力拓展国际业务,提升上游资源获取能力,布局海外仓储物流网络,服务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从“点线”连接向“链”接全球转变,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


近年来,国贸控股集团在印尼、巴西、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设立公司,通过参股或签订长期合作协议等方式,保障矿产、棉纱、煤矿等大宗商品稳定供应。


1998年,当国贸和福建三钢集团初次接洽时,二者合作还停留在简单的贸易层面:国贸从秘鲁进口铁矿石供应给三钢。经过20多年发展,国贸和三钢合资合作,联手布局全国、全球销售网络,提升上游铁矿石等资源获取能力,业务持续拓展。


作为全国首批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示范企业,建发集团所属的建发股份在钢铁、浆纸、汽车、农产品、消费品、能化、矿产、新兴行业等领域供应链规模保持行业前列。建发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黄文洲介绍说,建发股份积极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持续深化“专业化”与“走出去”战略,在RCEP成员国、金砖国家及“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设立超30个海外公司和办事处,与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业务往来,2023年实现进出口国际业务额超400亿美元。


记者采访了解到,厦门供应链企业持续推进全球化物流资源布局,不断加强与国内外大型物流供应商合作,布局口岸、码头、仓库等关键物流节点,建立覆盖全国“链”接海外的全球物流仓储服务网络。


张水利说,近年来,象屿集团足迹遍布东盟、非洲、南美等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发挥公司在物流体系搭建方面的资源和经验优势,帮助当地提升物流能力,同时加强中国-印尼、中国-越南、中国-泰国、中欧班列等国际物流通道建设,把“要致富,先修路”的中国智慧带到五洲四海,有力助推互联互通。


海外多点布局,打通国际国内市场服务。2014年,扬帆出海的中方投资马来西亚联合钢铁项目,总投资约14亿美元,主要生产高速线材、棒材和H型钢。投资体量大,产能配置高,投产后需要快速实现全球市场销售,但马联钢缺少专业化的国际销售团队,加上钢铁国际贸易流程复杂,市场瞬息万变,在与贸易商、下游中小客户交易过程中,马联钢经常面临价格、收款与履约等风险。


有着多年跨境供应链运营经验的建发集团旗下昌富利公司成为马联钢出海的合作伙伴。依托全球网络布局优势,整合物流、信息、金融、商品、市场五大资源,动态分析全球市场供需状况,协助马联钢收集订单,反向制订生产和发货计划,实现以销定产,依托行业领先的风控体系和专业运营团队,为马联钢跨境业务量身定做全球供应链服务方案,很快扭转了不利局面。如今,马联钢已成为东南亚最具竞争力的钢铁厂之一,全球客户数超300家。


参与国际定价权。在马六甲海峡,一艘型长319米、宽60米、甲板面积约有4个足球场大的“超级油轮”正在巡弋。这艘隶属于厦门国贸石化有限公司的30万吨级超大型油轮(VLCC)于2022年初在广州完成浮仓改造,并在马六甲海峡正式投用。


这座海上巨大的油料浮仓可存储约200万桶原油,主要用于燃油的存储、调和及贸易。“这艘油轮已成为参加新加坡普氏市场燃料油报价浮式储油轮之一。”许晓曦说,过去市场定价权都在海外公司手里,现如今,中国企业不但为经过马六甲海峡通行全球船舶提供服务,更实质参与海外燃料油的报价,企业从游戏的玩家转变为游戏规则制定的参与者,这对于供应链企业“出海”,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打造全球供应链创新中心


一辆崭新的新能源汽车从厦门港码头发往中东市场,时间缩短至20天左右,新能源汽车运抵目的地后,还可以存放在企业布局的海外仓,帮助客户实现“款到提车”。这是厦门探索“港口+供应链”一站式全链条服务,助力新能源产业发展的举措。今年上半年,厦门电动汽车出口16.2亿元,同比增长73.3%。


新形势下,厦门发挥既有优势,正着力打造全球供应链创新中心。


2021年,厦门成为全国首批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示范城市,目前拥有12家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示范企业,在钢铁、煤炭、纺织品、橡胶、粮食等大宗商品供应链领域,建发、象屿、国贸“三大供应链企业”成为全国“领头雁”,为海内外超过10万家企业提供供应链服务。2022年,厦门出台《加快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提升核心竞争力行动方案(2022—2026年)》《促进供应链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等措施,扶持供应链创新。


融通海外,服务全球,是厦门打造全球供应链创新中心的主要目标。据厦门市商务局副局长吴辉艺介绍,厦门市继续支持供应链核心企业做大供应链业务规模,进一步优化大型供应链国企资产配置,稳存量拓增量,巩固厦门在商贸供应链领域的领先优势。


“我们还将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协同能力、提升供应链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提升供应链金融服务能力、提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优化供应链发展生态等方面继续加强投入,进一步促进产业跨界和协同发展,实现上下游、产供销有效衔接、高效运转。”厦门市国资委主任王良睦说。


日益完善的交通网络为厦门供应链创新提供坚实基础。厦门港2023年吞吐量1255万标箱,位居全球第13,高崎机场2023年旅客吞吐量2158万人次,空中航线达177个国家和地区,海运航线通达54个国家和地区,从交通闭塞的东南一隅到通达全球的运输网络,厦门正在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力争到2027年厦门港年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400万标箱,机场年旅客吞吐量达到4000万人次,打造具有全球资源配置能力的门户枢纽。

2024-09-09 返回列表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港专公众号

中国贸促官微

中国贸促视频

公司总部地址

Copyright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