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链博丨全球产业链“数字化”加速 极大改变产业发展模式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12月1日电(记者 张尼)首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正在北京火热举行,作为本次展览设置的“5大链条”之一,数字科技链展区可谓“群英荟萃”。


数字科技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上发挥着怎样的作用?又该如何助力产业转型升级?在首届链博会数字科技专题论坛上,中外专家与企业代表展开了深入探讨。


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数字化态势加速


首届链博会专门设置了数字科技链展区,这也是世界500强企业较为集中的展区。思爱普、中兴、三一重工、TCL、苹果、英特尔、高通、康宁等一大批国际顶尖的科技企业,以技术变革、产业孵化、应用场景为展示逻辑,展示科技创新和产业融合发展最新成果。


为何数字科技在产业链、供应链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中国贸促会副会长于健龙在论坛上强调,当前,全球产业体系和产业链、供应链呈现多元化布局、区域化合作、绿色化转型、数字化加速的态势。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深刻演变,极大改变全球要素资源配置方式、产业发展模式和人民生活方式。


实际上,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强劲势头也证明了近年来数字科技与产业链、供应链的深度融合。


于健龙列举了这样一组数据:2022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人民币,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中国信息领域相关PCT 国际专利申请近3.2万件,全球占比达37%;5G移动通信技术率先实现规模化应用;数字贸易在过去20年当中急剧增长,根据世贸组织的估计,2005年—2022年全球数字服务出口年均增长8.1%……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一系列革命性变化和创造性成果。”他强调。


数字科技如何助力产业的转型升级?


在数字经济时代,怎样通过数字科技提升产业链韧性、助力产业转型升级?对于这个问题,企业有着自己的见解与实践经验。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自学表示,当今时代是群体竞争的时代,产业链的分工和协同越来越成为决定成败的关键,产业转型升级需要跨行业、跨领域多方协同。中兴通讯发展了约1000个行业伙伴,共建可持续生长数字生态系统。在方案层面做各自擅长的事,通过生态伙伴的协同,实现方案实施成本最优及快速成熟。


在市场层面,中兴则致力于聚合资源与更多客户建立更广泛的连接,联合推广产业标准,加速产业进行进程。


惠普公司大中华区副总裁郑红则分享了惠普的经验。郑红表示,惠普一直推行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所谓‘全生命周期’就是用一个数字化方法将我们与我们合作伙伴一起从产品设计、生产、销售、研发等所有周期,通过一系列的数据进行管理、比对,不断提高产品的质量、促进产品创新迭代。”


郑红还介绍称,惠普发挥龙头企业的资源整合和资源协调的作用,不仅是自己有数字科技应用提升,更重要的是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一起转型。


她举例说,惠普2008年进入重庆,建立了一个智能化仓库,但当时当地找不到能运用现代化手段在这个仓库进行工作的叉车工人,到今年,惠普已累计有4亿台电脑在重庆下线,在重庆已经有1000家配套企业,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过程。


数实融合不是简单的数字技术堆叠


数字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如何实现数实融合助力产业创新?


对于这个议题,TCL首席运营官王成认为,中国工业门类齐全、规模庞大,为数实融合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同时,快速发展的新型基础设施,为推进数实融合提供了关键支撑。大力发展数字技术,推动数智转型、数实融合,对实现新型工业化、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战略意义,也是中国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实现转型升级的历史机遇。


王成提到,数实融合并不是简单地将数字技术进行堆叠,而是结合业务场景适配优化,确保技术的投入产出实效。打造高效敏捷的供应链能力,离不开数字化系统的支持。绿色发展已成为经济发展的趋势。而数字技术在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实现企业能碳智能管理等方面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新蛋集团中国区常务副总裁陈刚则强调,数实融合的核心一定是生产制造型企业,数字经济是为核心企业赋能,通过数字化的一些建设,使核心企业能提升价值,获得更多客户,降低运营成本。


陈刚还从跨境电商角度分析了如何进行数实融合。他强调真正的数实融合最后一定要走到产业端和消费端的融合,只有产业端和消费端真正做到数实融合,数字化经济才能真正爆发出前所未有的竞争力和价值。


“从产业链角度,数实融合就是我们要创造一个大的生态系统。跨境电商最终解决方案,一定是一个大的生态系统,而不是某一个企业,一个产业线。”陈刚说。

2023-12-11 返回列表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港专公众号

中国贸促官微

中国贸促视频

公司总部地址
香港湾仔港湾道23号鹰君中心22字楼
电话: (852) 2828 4688
传真: (852) 2827 1018
电邮: patent@cpahkltd.com
     trademark@cpahkltd.com
    mail@cpahkltd.com

Copyright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