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代理人应该是个完美主义者

——记2012年度优秀专利代理人王洪斌

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        发布时间:2013年2月6日

        在会议室等待采访的间隙,专利代理人王洪斌读起了一本电学领域复审、无效典型案例分析的书。严于律己,有一股与生俱来的冲动要求好一点,再好一点,这是完美主义者的表现,也是王洪斌对自己的要求。在他看来,专利代理人就应该是完美主义者。

        学习成为一种信仰

        自2002年进入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工作至今,王洪斌代理了大量电学领域专利申请案件,是多个知名跨国公司专利申请团队的负责人,近3年间参与了48件专利无效案件,是一跨国通信企业系列专利无效案件的负责人。尽管硕果累累,王洪斌依然常感不足。

        专利代理是一个复合专业,它要求代理人1/3是科学家,1/3是法律专家,1/3是语言专家。”王洪斌认为,一件专利申请授权与否,复审无效案件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代理人对技术的理解,对法律的掌握甚至措辞用语上的字斟句酌。高标准之下,王洪斌严格要求自己加强学习,练好内功,成为技术、法律、语言方面的行家里手。

        在技术上,计算机专业毕业的王洪斌用心关注了最新技术的发展,这使得他与发明人沟通技术时毫无障碍,能很快建立起客户对他的信任感。在法律上,除了在实战中不断积累经验,他还特别注重强化专业学习,经常阅读最新案例、专业报刊书籍。语言上的锤炼则依靠日常工作和学习中的集腋成裘。此外,他也积极争取一切学习的机会,加强与国内外同行的交流。2009年,他就曾通过英特尔公司的面试,赴美国总部工作学习了2个月。

        高强度的工作让加班成为专利代理人的家常便饭,不少代理人应付完工作都显得力不从心,王洪斌却能化整为零,合理安排出很多学习的时间。不能不说,学习,对他而言,已经成为一种信仰。

        换位思考想人所想

        学习能让一位代理人具备履行工作职责的能力,但是能不能达到“优秀”,还取决于代理人的态度。王洪斌在工作中从未以“及格”作为标准,他总是换位思考,想客户之所想,把对方的委托当成自己的案子。

        想人之所想,是王洪斌追求完美的个性使然,也是执着的发明人给予的启发。王洪斌曾经遇到过这样的客户:一位70多岁的退休教授为了给自己的发明在美国、日本申请专利,不惜把老两口住的房子卖掉了,一下子投入几十万元。发明人如此迫切地希望通过专利授权,证明自己发明的价值,这份执着让他真切地感受到,作为专利代理人肩负的殷殷重托。“每次想到这位老人,即使加班再晚,工作再累,我也会要求自己一定要细致再细致,认真再认真。”王洪斌说。

        一次,王洪斌代理某通信企业的专利无效案件。涉案专利属于语音编码技术,与他所学的专业略有偏差。为了在口审中经受考验,他自学了语音编码方面的技术,还找了业界朋友咨询了很多专业问题,并与同事模拟口审,提前准备了对方可能提出的各种问题。后来,经过口审中的一番针锋相对,王洪斌胸有成竹,自如应对,没有被任何问题难倒。王洪斌代理的一件爱立信公司的专利无效案件还被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刊登在了《中国知识产权报》上。

        发现价值乐在其中

        常年的伏案工作、加班加点,让专利代理人这一群体普遍略显腼腆,不善言辞。但是,王洪斌聊起工作却饶有兴味,言语间都透露出小小的成就感。“申请专利时能看到一个案子获得授权,口审的时候能很快回答看上去刁钻的问题,都是让人快乐的事。”谈及工作中的乐趣,王洪斌难掩对这份事业的热爱。

        热爱,是源于对于专利价值的认同。王洪斌解释说,近两年国外IT公司不是把专利卖出亿元天价,就是频频爆发专利大战,这些事例说明专利技术切实关系到了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反观国内,很多企业还是在造玩具、卖鞋子。现在我国产业升级与企业转型已经势不可挡,专利代理人为企业创新提供服务还大有空间。“利用专利代理服务平台,国内企业可以获得并有效运营专利,与国外同行同台竞争。”

        王洪斌希望,有一天,中国企业在国际舞台上不再因知识产权问题被指责被质问,为了这一天早日到来,他愿意为国内企业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记者  刘仁)

 


 

2013-03-21 返回列表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港专公众号

中国贸促官微

中国贸促视频

公司总部地址

Copyright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