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发展与产业链供应链重构


来源:链博会官网


如何看待中国经济发展,众说纷纭,见仁见智。关键是要察形判势,见微知著,把握底层逻辑变化。我就中国经济发展与产业链供应链重构谈三点认识。


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抓住经济全球化和国际产业结构调整转移的历史性机遇,破解了低收入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国内需求不足和储蓄(投资)不足的发展难题,创造了经济近40年长期高增长新奇迹。


第一、必须认识,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分工协作拓展与国际产业转移是现代经济发展客观规律,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全球化和国际分工协作体系深化拓展,必有波动、曲折、甚至逆流反动,但历史潮流不可阻挡。发展中国家要发展,关键要认识把握发展规律,抓住重大历史机遇,勇于善于学习别国经验、他国之长。正如马克思所说,发达国家向不发达国家展示的是后者未来景象。不必讳言,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如此成功,靠的是实事求是、解放思想,认真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现代化经验办法。尤其是学习借鉴东亚先行国家或地区融入经济全球化和大规模接受国际产业转移的成功做法,再创二次大战以后大国经济长期高增长奇迹。


第二、一个国家经济要发展繁荣,必须立足本国国情实际,扬长避短,发挥自身独特长处和优势。任何国家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必须立足本国国情实际;越是历史文化悠久的发展中大国,越要深刻认识自己的长处与短处,扬长避短,守正创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正是坚持从中国国情实际出发,大胆摒弃“一大二公”的社会主义集中计划经济体制,坚定不移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之路,充分发挥了自身大国优势、后发优势、比较优势,勇于变革、持续创新,中国经济高增长时间更长、结构变动范围更大更快,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影响贡献更多。


第三、经济发展有明显阶段性,很少有国家能跳过必经发展阶段,天马行空。经过改革开放以来艰苦努力、持续奋斗,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跃上中等收入偏上国家台阶。中国经济也越过高增长奇迹阶段,同东亚奇迹国家或地区特定阶段的情形相似,进入增速减缓,潜在增长率下行探底期。我们必须深刻认识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把握经济向上持续高增长与经济向下减速调整转型的底层逻辑变化,坚决转变不合时宜的发展思路和理念。我们要看到,中国发展环境、发展条件和发展阶段与先行的东亚国家或地区有很大差异,所处的历史方位和时空环境不一样,发展的回旋余地和增长潜能等也更宽广更持久。要坚定自信,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深化市场化制度改革,持续挖掘发展潜能、拓展发展空间、激发新发展动能。


二、经历近十多年减速调整、结构转型,中国经济基本筑底企稳,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轨道。


第一、中国经济年均增长率逐渐下移趋稳,从两位数高增长下行至七(7%)上八(8%)下,再到六(6%)左右波动,继续下行至保五(5%)争六(6%)。目前基本稳定在5%年增长率水平,2023年为5.2%,今年预期目标是5%左右。同自身高增长奇迹阶段相比,中国经济年均增长率下降了一半,同目前世界经济增长率3%左右水平相比,中国仍处于比较高的增长阶段。当务之急,要在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基础上,用更大力气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第二、中国经济长周期结构性转型日趋深化。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阶段,社会经济结构演进的底层逻辑发生了深刻变化。主要是:中国外贸依存度(进出口占GDP比重)从2006年最高点64.5%,持续下降至2023年30%左右,出口拉动增长模式已经改观;中国投资长期占GDP45%以上,最终消费占GDP仅45%,2023年投资占GDP降至42.8%,消费占GDP54.7%,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提高到82.5%,投资与消费比例发生重大历史性变化;中国制造业占全球比重30%,制造业占中国GDP比重从2007年占GDP33.1%的最高点,逐渐下降到2023年的26%;中国也从全球最大的外商直接投资流入国,转变成对外投资的主要资本来源国。


进一步讲,中国劳动力、人口总量和结构发生拐点性深刻变化,2011年劳动力总量越过9.4亿(2010年)高峰开始下行,2022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6‰,净减85万;2023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48‰,人口减少208万。


第三、中国经济发展长期战略性优势在不变中发生重要变化。中国不变的长期战略优势,是大国超大规模经济体优势依然明显。除美国之外,世界目前还没有哪个国家具备如此统一完整的超大规模经济体优势。在全球经济分工协作体系不断深化拓展过程中,特别是经济全球化曲折波动、动荡调整进程中,大国的人口、产业、科技、教育、统一市场、综合国力等诸多大规模优势,往往是许多中小国家无法比拟的。欧盟很多发达国家都深感自己国家太小,真正建立欧洲统一大市场太难,罗德里克教授所说的国家主权、民主和经济全球化之间的矛盾很难解决。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奇迹般高速增长,中国拥有了新的长期战略优势。比如,工业体系完整齐全,几乎拥有制造业全产业链供应链体系;拥有规模最大、种类最多的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队伍;有最大规模中等收入群体和持续稳定扩大的市场规模等。必须看明白,中国产业链供应链已深深融入世界,世界总体上也离不开中国,不管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如何调整重构,都不可能完全脱开中国,更不可能把中国变成孤岛。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与中国全面脱钩断链没有可能,即使极少数发达国家与中国完全脱钩断链也不可能。中国决不会同世界产业链供应链割裂,将以更加开放、公平竞争、互利共赢的理念和胸怀,加强和深化与世界各国贸易、投资、科技、经济合作交往。


三、中国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布局进入新一轮重构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发生了深刻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进步。适应世界产业链体系供应链布局深度调整,中国产业链供应链进入新一轮重构时期。


第一、新一轮重构主要受外因与内因两方面变化影响。外因是世界经济体系与秩序深刻调整改变,深度融入世界的中国产业链不可能置身事外。国际贸易摩擦增多、多边主义信任减弱、地缘政治冲突与战争、大国博弈对抗等,促进世界经济碎片化、逆全球化,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呈现从市场、利润、成本导向的对外扩张,转向国家安全、意识形态、政府干预为重的内向收缩。中国深处其中,必须以变应变。内因是中国自身发展阶段、发展战略、发展条件发生深刻变化,加速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势在必行,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布局必然需要重大调整转换。


第二、中国产业链体系布局重构的方向路径。从中国产业链布局重构方向上来看,基本上呈现五个趋向。


一是更加注重以国内市场、国内需求为导向,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


二是更加注重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三、二、一产业共同发展、融合发展,推动产业链整体升级和供应链系统性优化。


三是更加注重国内城乡与区域经济协调均衡发展,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布局加强沿海与内地,南方与北方,都市圈、城市群、城市带分工协作深化和内在有机联系紧密。


四是更加注重完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体系,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提升,增强中国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原始创新、自主创新能力。


五是更加注重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完善稳健、有韧性、自主可控的完整产业链供应链体系。

把握中国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布局重构方向,产业链供应链重构的重要路径是:补链、固链、强链、拓链、优链,构筑根植国内、联通世界、韧性安全、创新引领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


一要补链。关键是补上主导和基础产业的核心技术短板,以市场需求和应用为导向,促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实现关键核心技术从无到有、由弱变强的突破,逐渐走出关键核心技术和产业链供应链完全受制于人的局面。


二要固链。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构的重点是产业链供应链布局的“中国+1”,新形势下中国产业链布局全球范围调整、迁移、重构不可避免。我们不要过度担忧,被动地一味抑制、阻止缺乏独特优势和比较优势的产业向国外转移及部分产业链供应链回流调整、对外伸展。要顺势而为,有序有力促进中国产业链供应链全球布局优化和深度对外拓展。不能任其自然,坐视国内外企业将产业链供应链持续不断向外转移。必须着力改善营商环境、大力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激励国内外产业链供应链链主企业深耕中国市场、继续做大做强,促进高新技术企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稳定快速发展,尤其是规划布局和着力推进主导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成长,减缓和对冲产业链供应链布局联动外移进程。


三要强链。现代产业链供应链体系既是全球性的,也是覆盖三次产业各领域的。增强中国产业链供应链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要充分发挥大国优势、比较优势,继续做强超大规模新型基础设施、平台经济、现代物流体系等,着力推动“专精特新”中小微企业做大做强,大力培育发展第三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四要拓链。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布局总是发展变化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体系正处于深度调整变动之中。我们必须抓住时机、化危为机,主动应变,积极调整,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中国产业链体系非常庞大齐全,必须顺应变化,扩大对外直接投资,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完善全球布局,拓展以中国为依托的、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主义体系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同时,中国地域广大、区域发展不平衡,必须加强统筹协调,有力有序有效推进东部沿海部分产业链向中西部、向东北等地区转移,促进城乡与区域经济协调一体化发展。


五是优链。中国产业链特别是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体系最为齐全、规模巨大,但问题是能级不够高、国际竞争力不够强。面对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和全球产业变革,中国必须下决心改变以价值链中低端为主的大而全、小而全的产业链体系。用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势,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促进产学研用相结合,加快完善技术创新体系,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布局优化升级。适应产业数字化、绿色低碳化和高端服务化变革趋势,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加快中国产业链体系系统升级、全面转型、创新发展,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本文作者张道根,系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2024-07-08 返回列表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港专公众号

中国贸促官微

中国贸促视频

公司总部地址

Copyright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免责声明